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知识 > 正文

【周末微学堂•春节特辑 】关于春节的这些小知识你都知道吗?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4/1 0:37:41 人气: 标签:关于春节的小知识

  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凝结着我们的民族和民族情感,是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纽带。2018年春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首个春节,因此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日前,2018湍口温泉小镇民俗迎春活动暨第三届索面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湍口暨临安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望,也生动体现了临安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本期《周末微学堂》,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品读有关“春节”的各种小知识。

  春节,俗称“过年”。中华民族过年的风俗虽早已有之,但是并不叫“春节”。古代语境所说的“春节”,往往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及其相关民俗活动。例如,南北朝(公元5~6世纪)时,就把“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把农历新年定名“春节”,是辛亥(1911)以后的事。当时为了区分农历和阳历,便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但是,春节并不仅仅月初一,它具体指腊八(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说)到元宵这一时间段。

  现在的春节,在古代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指新年的第一个早晨。自殷商起,就把月亮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前87),由于“观像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著名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创设《太初历》,确定正月为岁首(西汉早期及以前,用《颛顼(zhuān xū)历》,以十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基本框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春节时间”。

  最早的除夕:“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 “逐除”。根据《吕氏春秋》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的由来。而最早提到“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236~297,即经典故事“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的《风土记》一书。

  最早的春联:据《宋史》记载:在北宋灭后蜀(五代十国时据有今四川、重庆地区的一个地方,和吴越国同时期)的前一年 (964) 除夕,后蜀国主孟昶(chǎng,919~965)写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这是被人们的第一副春联。

  最早的贺年片: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了赠送贺年片的习俗。据南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敬贺正旦”的墨迹,而“敬贺正旦”,就是现在“新禧”的意思。

  最早的爆竹:春节爆竹之俗始于汉代(一说两晋),当时尚未发明火药。所谓爆竹,是用火烧竹子发出“啪啪”声响,用以驱邪求吉。

  最早的压岁钱:据史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压岁钱最早出现在唐玄天宝年间(742~756)。当时,嫔妃们在春节期间常掷钱游戏,唐玄李隆基一高兴,就钱库就赏赐金银给她们。这一做法因沿相袭,就形成了后来的“压岁钱”。

  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月1日,肇始,是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国。当时,传统历法如同清代汉族男子蓄辫一般被视为“封建糟粕”。大力提倡新历法,必然要率先垂范,所以那时,农历春节并非公休假日,部门在春节期间照常上班。然而,虽然大力提倡,可老百姓并不买账。公历新年,只有机关相互拜年,民间则冷冷清清。反观春节时,民间却热闹异常,许多商人也在春节时关门谢客并贴上传统的春联——“自,过年自过年”的情形由此愈演愈烈。终于,到了 1918 年,北洋觉得这种的并不可取,春节开始允许放假。

  南京国民时期: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然而,南京国民并没有吸取北洋的教训,不仅重申春节不准放假,而且决定结束两种历法并行的局面,欲废除旧历。1928年5月,南京内政部提出《实行废除旧历普用国历案》,严禁私售旧历、新旧历对照表。在放假的问题上,严令各机关、学校、团体“除国历者外,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传统历法就此成了使用的“废历”。

  也许是遇到了北洋同样的困难,历法“除旧布新”仅施行2年,到1930 年1月2日,南京国民《上海党声元旦特刊》发表《推行国历废除旧历的工作》一文,承认实行阳历、废止春节极为困难。1934年初,南京停止了强制废除农历的闹剧,承认“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从此,民间又可名正言顺地过春节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国庄严成立。在历法上,新中国继承辛亥传统,采用公元纪年法,但是对于传统节日给予了特别关注。当年12月23日,政务院(今国务院的前身)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了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假日及其放假日期。从此,“春节”成为建国后全社会对旧历大年的称呼。

  1950年2月17日,中华大地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成立不久的中央人民,对老百姓如何过好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中央人民不仅春节期间全国放假3天,而且在清除、稳定市场物价、粉碎敌对等方面做了大量迅速及时、成效卓著的工作,四万万中国人终于过上了100多年来的第一个安稳年。

  以后,党和国家更是高度重视春节作为一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和挖掘。春节是一个符号,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从1983年开始,中国每年都举办春节联欢晚会。36年来,“看春晚”固化为中国人过年的一项“新民俗”。春节也是一座桥梁,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自信。在中国国内欢度春节的同时,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都正在过一个热热闹闹的中国年。2001年以后,国家文化部在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在海外举办一系列面向当地的春节主题文化活动,以春节为载体,向全球推介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2009年,这些文化活动被统一命名为“欢乐春节”。可以说,春节已成为践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1956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一部纪录电影《春节大联欢》它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过去一年,在中央和省、杭州市的关怀指导下,在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五年长跑的撤市设区一朝圆梦,临安了融杭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回望2017,那些感人肺腑的时刻,那些激动的瞬间,仿似昨日历历在目。2018年春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临安从郊县时代昂首迈入城区时代后的首个春节,我们应当这样过:

  过一个文明年。在出行、购物、文化娱乐活动中,争做文明有礼临安人,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巩固省示范文明城区创建,为持续发力推动“三化”、乘势而上建设“三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迎接40周年的到来开好局、起好步。

  过一个廉洁年。干部要时时“四风”变异,绷紧“自律弦”,筑牢“廉洁关”,唱响“歌”。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收的礼不收,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真正做到廉洁过节,驰而不息推动中央八项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过一个安全年。春节假期在家,取暖时要注意电器远离可燃物,烤火时注意通风,外出要关好门窗。驾车或乘通工具时,不携带易燃易爆品,不在舱内吸烟或使用明火。去景区游玩时,要遵守景区的防火,不吸烟和乱扔。

  最后,一起祝愿我们伟大祖国在新的一年更加繁荣富强!祝家乡临安越来越美,全区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
0
0
0
0
0
0
0
本文网址: